9月1日 儿子长大了,个头和我相差无几;童音已褪,声音变得沙哑;嘴唇边上还长出了绒绒的细细的胡须。看着儿子的这些变化,为人父母的我们有欣喜,有时也有无奈。为什么这样讲呢? 儿子大了,和我们的关系倒没有原来那般融洽了,对我们的话特敏感,一不小心我们又发生磨擦啦,有时弄得我们左右不是。就说说昨天晚上那本可避免发生的那场争执吧: 事情是这样的:孩子的语文成绩不是很好,究其原因还是因为阅读量太小,小学六年的时间,他根本没有读什么课外书,这也不能全怪他,这与老师和父母的引导是有关系的,是我们以前疏忽了。现在,我们决定弥补,经过商量,爱人精心挑选了一些比较浅显、孩子感兴趣的、短篇的文章,本想根据学校的作业情况,每天先安排他读一点,然后复述出来,最后把复述的内容写在作文本上。对于爱人的此番举措,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来说,我觉得是可行的,一方面,既可以增加阅读量,也可以增强口头表达能力,既可以提高分析和概括能力,也可以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。一举多得,何乐而不为呢?可是孩子一点儿也没有意识到父母的此番之“良苦用心”啊,他觉得有点和他过意不去,第一次还和我们配合着似“蜻蜓点水”样过了,昨晚是无论如何都不干,先“硬”--拒不配合,后“软”--哭得那样的伤心啊……看看孩子这幅模样,我真是不明白了:不就看篇文章嘛,何以如此? 夜深了,孩子入睡后,我和爱人相对无语……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……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