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一)
今天把《廊桥遗梦》这本书看完了,看完以后心情久久不能得以平静:在如今这个千金之诺可以随意打破、爱情只不过是逢场作戏的世界上,书中的这个不寻常的爱情故事是值得令人回味的。
主人翁弗朗西丝卡·约翰逊和罗伯特·金凯这对爱恋中的男女,能很理智的理解和尊重对方,以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为重,与现代社会中一切以自己为半径画圆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他们,只有四天短暂的相识、相爱,然后就是长达二十多年的相思和苦恋。我觉得用“敬佩”二字确实都不能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,我在想:到底是什么力量让他们熬过了这漫长的相思之苦呢?
罗伯特·金凯是一个和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的人,他很想把自己还原到原始人,进而一直蜕化到生命起源之前,就因为他有这种思想,所以他的很多作品得不到别人的认可,得不到编辑人员的采用。他难以与整个社会融合,注定他要孤独一生。说实在的,对于罗伯特·金凯的一些看法和想法,作为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,是很不赞同的,因为毕竟世界在发展,人类在进步,不可能回到那种生命起源的原始状态。但对于弗朗西丝卡·约翰逊,我却是有一些理解和同情,有时思想竟有一点儿相通之处。她的生活在一个边远小镇里,生活平静,无风无浪,有一位善良的丈夫,有一对可爱的儿女,但婚姻没有一点儿激情,生活每天都周而复始地单调地重复着。如果是一般的此地的女子,也许就会这样生活一辈子。就朗西丝卡·约翰逊而言,如果她没有遇到罗伯特·金凯的话,也许也会这样终其一生。但是弗朗西丝卡·约翰逊的本性却有点浪漫的气质在里面,这就促就了她和罗伯特·金凯的一见钟情,并由此产生的绵绵的、苦苦的长达二十几年的思念。
其实,有时自己也觉得生活太过于平静,心中藏有一种难以言状的激情,这是什么?连自己也难以说清楚,有时真想改变一下,让自己的生活更丰富多彩一些,但是却始终不敢把自己的这种平静了的习惯了的生活打乱,我想这不是一种懦弱,也不是一种逃避,而是因为我们毕竟生活在这个社会上,不可能离开社会而过一种“桃花源”式的生活,“桃花源”只不过是古人幻想的不切实际的生活,而我们,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,是无法脱离社会而生活的。
所以,我们只有这样,周而复始重复每天的生活,慢慢地走向生命的尽头……
(二)
今天看了六六的网络小说《双面胶》,虽说还没有看完,但是小说的结局也能猜过八九不离十了。六六写的是家庭生活中的一些平常琐碎的小事,就是这平平淡淡的小事,却透出了一个“真”字。主人公胡丽鹃和婆婆之间的矛盾、磨擦、冲突有时真感觉写的就是自己,自己那些经历过的、已经被记忆尘封了的、不想重新提及的生活……
多少年过去了,对于第一次磨擦,倒记忆犹新。
我和爱人结婚没多久,婆婆就过来与我们同住。婆婆早年丧偶,一个人含辛茹苦拉扯几个孩子,在那个缺吃少喝的历史岁月中,确实不易。好不容易盼着孩子大了,自己却头发已白,身体已差,年岁已老了。爱人心疼母亲,所以我们一结婚也就把她接来,说是过几天舒心的日子。
我记得那是一年的冬天吧,因路不好走,他们到家时我正在厨房里准备晚饭。当时记得取下了一块腊肉,洗净后,我把赘皮切下,想也没想就和平时一样随手扔在了门外的垃圾桶里,爱人当时正低头忙着帮我择菜,好像也没说什么。
肉切好,我就在厕所里洗了洗满是油腻的手,准备炒菜。刚至厨房门口,就看见婆婆不知什么时候已捡来了我扔在门外的肉皮子,正向择菜的爱人小声“告密”:“你看,她就把这个扔了,怎么就不能吃?……”后面还说了些什么,我也没听了,也不想听了,连忙折身回厕所,心里如打了五味瓶一样,真不是个滋味,继尔一种不满、委屈、伤心一起涌上心头,眼泪就像开了闸的水不争气地直往下淌:“刚来怎么就这样?”年轻的我还未学会泼辣,只能把别人对我的不理解,把自己的委屈一哭了之。
一阵无声地哭泣之后,我在厕所里洗了把脸,仍旧若无其事的出来了,可是心情已和原来大不一样了……
不要小看了这些看似寻常的磨擦,积累日甚,却实实在在可以毁灭许许多多的家庭,这就需一种对婚姻的责任、对家庭的责任、对生活的责任来化解,帮我们度过那些“艰难的岁月”……
人到中年,现在回过头来看看那些磨擦和冲突,其实已不是谁是谁非的问题,就如儿子小学课本里《小马过河》中小马和老牛对河水深浅的看法不同一样,谁说错了呢?老牛说河水浅和小马说河水深其实都没有错,只是站的角度不同。而我们其实也不存在谁对谁错,只是观念不同而已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