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![]() |
|
|
|||||||
前有“索捐”新闻报道出炉:一位爱心使者通过自己的力量,为那些需要救助的人们捐款,引来更多的需要帮助的人们“索捐”,索捐不成,报以谩骂,“你家里还有电视看着呐,你怎么就不为我募捐?”可笑之余,却令人心惊。 后有南京彭宇助人官司,这位在他人摔倒之时施以援手的青年,近日被有关法院判以四万余元赔偿,判决书理由居然是:如果不是彭宇撞的老太太,他完全不用送她去医院,而可以“自行离去”,“但彭宇未作此等选择,他的行为显然与情理相悖”。 我们看到,行善这种人性中最朴素的美德,当你要实现它时,已成为一种道德冒险。 前不久一位大学老同学来京,我们在一起笑谈上大学期间的一次“行善”经历,对我们来说,似乎也是一次小小的冒险,当时我们一起走在湖边的一条大道上,行人不是很多,我们发现一位中年男子躺在路边,口吐白沫,面部露出极其痛苦的样子,我们第一反应是打120,让救护车赶快来救助他。当年没有手机,连找一部电话都相当困难,我们跑到商店求人借电话,打通了120,但我们心里却忐忑不安,不知会发生什么。 我们当时竟那样胆小,当救护车到来时,我们却在三百米外观望他们的救护行动。我们看到那位病人不愿意上车,围观者有人说他是喝醉了,不上车是不愿意付急救费。 显然,我们的“善行”引来的是一场经济纠纷,如果双方发现电话是我们打的,会不会让我们来承担救护车出车费呢? 南京的彭先生因行善而不幸,但他不幸之中却有万幸,因为一位目击证人在为他做证,而这位目击证人是与他一起帮助被救助者的一位陌生人。无论如何,所有的人因此而心有余悸,如果当时没有目击证人呢?如果目击证人不敢出面为自己主持公道呢? “索捐”事件与“彭宇善案”使我们这个社会可怜的道德生态又被人为地撕破一个裂缝,透过这个巨大的裂缝我们看到了人性的暗点,就是这么一丁点的暗点,它却能使无数善行的光辉泯灭在其中,让你无法选择。一些网民因此在网上公然宣称,将来不再做这样的好人。 可是当一个人说出这句话时,他想过没有,如果他家中的老人摔倒了,他希望不希望有人站出来施以援手?如果是自己遇有危难,他希望别人冷眼旁观吗?如果中国人真的出现这样的道德“潜规则”,这将是时代的耻辱。 如果出现与彭宇同样遇到的情形,也许你不能勇敢地做一次道德冒险,但你可以像我与我同学当年那样,打一个电话,然后远远地看着,我想这难道不也是一种善行吗?我们不能近身相助,但我们还应该有一道底线,不能见危不救! “义不容辞”,面对需要“道义”的时候,你无法辞却你的责任! 我们在危难之时帮助他人,还有我们的善行,是基于我们内心的道德律,看起来是为了他人,其本质都是为了自己,为了自己良心安宁,深层的社会意义却是为了使社会道德生态良性地可持续地发展。 登山运动员们为了看到高山上的风景,为了体验并挑战生存的极限,他们面对艰难险阻勇敢面对,他们得到了他们想得到的人生的乐趣,我们每一个人内心都有着美好的道德理想,这种道德理想与夜色中的星空一样,令人敬畏,也令人神往,无论这个社会某些人道德已沦丧到怎样的地步,让我们永远不要放弃道德与善行的希望,即使冒险,也要万险不辞,我们总能看到崇高处人性的希望之光! |
||||||||
|